技術和創新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生存下去的條件,雖然我國包裝機械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能得到好的發展。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發達國家的產品逐漸打開我國市場,憑借過硬的技術和良好的口碑,毫不費力的奪走國內企業的市場。這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選擇,也是我國一些包裝企業“技不如人”的結果。
那么,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包裝機械企業怎樣做,才能贏得市場呢?
一、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
包裝在中國包裝工業快速發展的背后,大量技術含量高的成套設備仍依靠進口,每年大量外匯用于進口成套的高端設備。如塑料薄膜雙向拉伸設備,一條生產線就近1億元,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引進,到目前為止,國內相繼進口此類生產線110條。除此之外,還有乳品業大量使用的無菌包裝盒、灌裝設備幾乎都為國外一家公司提供。我國包裝機械生產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差距甚大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包裝企業在產品研發中資金投入量不足。
據了解,用于研究開發的投資占企業銷售額的1%時,企業難以生存,占2%時可勉強維持,占5%時才有競爭力,而我國食品包裝裝備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投資平均還不足1%。
據統計,全國研發經費只占企業銷售收入的0.3%~0.5%,研發人員只占從業人員的3.4%~4%,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試驗條件落后。相比國外的科研投入水平,我國的科研投入嚴重不足,從而導致我國食品裝備行業自動化程度低,市場滿足能力差;單機產品多,成套設備少;主機多,輔機少;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多,高技術、高附加值、高生產率的產品少;初加工設備多,深加工設備少;通用機型多,特殊要求、特殊物料加工的機型少。產品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生產能力低、能耗高,平均能耗為發達國家的4~6倍。尤其是大型成套設備性能差距更大,國內比較先進的機型其生產能力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2左右,而我國食品裝備整體技術水平落后發達國家20年左右。
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作為企業來說,市場就像狼,而對企業自身的投資就像孩子,不肯往企業發展的命根子——技術里面投入資金,將不利于其長遠的發展。
二、關注市場變化注重產品創新
市場是一個日新月異的市場,之所以說其日新月異,是因為大數據時代,信息傳遞迅速,消費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遠遠超過以往。打個比方,三十年前,一個包裝從出現到大范圍的流行使用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而且還不易被淘汰,一用就是幾年,幾十年。而如今的產品包裝,今天或許它還是個概念,明天它就已經擺在了超市的貨架上,一個新包裝的出現到流行正以我們想象不到的速度傳遞著。在這樣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包裝機械企業更要關注市場信息,及時了解消費者及客戶的需求,及時調整發展策略,才能不被發展的潮流淹沒。
美國包裝界曾抓住,美國人口調查局公布的“到2025年美國將進入高齡化社會”這樣一個信息,充分考慮到老年消費者對于包裝產品潛在的需求,開始研制適應未來老齡化社會特點的包裝,如帶有拉鏈式的封蓋、便于開啟的金屬頂蓋雙指拉環等,包裝界致力于向消費者提供更方便的包裝。這就是抓住市場信息,有先見之明的典型案例。
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
我國包裝機械企業雖然在技術和產品設計上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但作為“主戰場”的國內企業來說,還是有主場優勢的。技術上的差距在往后通過技術革新等會縮小,國外企業這樣的優勢會慢慢降低,但主場優勢是既定的天時地利,國外企業難以獲得。
此外,我國包裝機械企業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那就是生產成本較低,包裝機械技術適中、價廉物美,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總體來看,中國包裝機械非常適合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其中,亞洲地區占整體出口額的35%—40%,歐洲市場占到整體出口額的30%左右,中東和東南亞是傳統的出口市場,非洲和南美市場則是近年來新開拓的新興市場。未來我國向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前景廣闊。
總而言之,市場與信息的變化是引導包裝機械發展的航標,而支持其發展的動力還是企業產品本身。“磨刀不誤砍柴工”,刀刃夠鋒利,才能足夠輕松砍下市場這顆大樹。